一、中心实践教学体系
按照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,本着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因人而异”的教学理念,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,实验中心构建全新的“全程化、工程化、多样化、多元化” 实践教学体系。如图1所示。
“全程化”是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环节、课程设计、生产实习、毕业设计、各类技能培训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、参加各类社团和各种学科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之中。
“工程化”是指注重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,大部分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和企业项目,科研反哺教学,使学生受到更为系统的工程训练。
“多样化”是指课内实验的形式多样,既有虚拟、仿真演示实验,又有验证性、综合性实验,还有设计性、创新性实验。
“多元化”是指本着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因人而异”的教学理念,针对基础、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,不搞”一刀切”。对基础稍差、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,在课内实验中要求完成规定的验证性、综合性实验,在课程设计中,要求完成理论设计、分析计算,可以不要求制作实物。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进行设计性实验或在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中做出实物,调试通过。同时引导这些学生申报实践创新训练项目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。
二、纵横协同实践教学体系
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,在原有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提升,突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,构建虚拟仿真与综合实训互动的纵横协同实践教学体系。如图2所示。
新体系横向以“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”为主线,涵盖常用光电器件、检测仪表认知实习,光电器件及传感器技术系列实验,光学基础系列实验,光电信息处理系列实验、开放综合实训等8大系列的“模块化、系列化”完整的实验内容。在实验课程体系范围内,完善实验教学大纲,合理的设置“多样化”实验内容。提炼开发更多的设计性实验。开设独立设课的光电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和光电检测实训。
纵向以“能力培养”为主线,构建“分层次、递进式”实践能力训练体系。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、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、技能培训、参加科研项目、创新训练项目、各种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,体现“全程化”。注重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,大部分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于各类科研项目,科研反哺教学,使学生受到更为系统的工程训练,体现“工程化”。针对基础、能力不同的学生,在实践能力培养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,不搞“一刀切”体现 “多元化”。
纵横之间通过远程虚拟实验室和光电实践创新平台有机联系,协调运作,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课程进行划分,模块之间关联度小,知识体系缺乏连续性、系统性的问题,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。
三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
为保证学生就业出口宽、社会适应性强,构建创新创业实验室教学体系。体系包括:
(1)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。
建设挑战杯、实践训练中心、电子设计、职业设计等国家级省级大赛在内的创新创业工作室。以实训、实习相结合为基本构架,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,购置相关的开发仪器,学生按教学计划实践和体验创业。学校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,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。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立项管理,有指导老师和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。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,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,为学生提供借鉴。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,并对在创造发明、创新创业等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。
(2)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。
聘请中小企业家来校开展教科研活动,如创新创业专题讲座、课题合作、校企工作人员交流互动,与企业联合开展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培训,制定证书培训制度,将职业证书培训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中,建立“产学研”一体化的企业,积极鼓励师生投身企业中进行实验、研究与工作。
(3)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。
为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,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社团,在师生中开展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,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氛围。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,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,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,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,奖励优秀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。同时,创造条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。